UK Education System
Boarding School Directory
Application Procedure
UK University Info
Guardianship
Pre-departure
UK vs HK System
Boarding School Ranking
2023-08-21
網絡世界瞬息萬變,下一代被TikTok和社交媒體改變了認知的方式,英國的寄宿學生,也因應形勢,近年出現新的轉型,今日英國A-Level放榜,每年傳媒一定聚焦兩所爭奪榜首多年的學校。 傳統的伊頓和Harrow? Nope,校內的一些課程和教育方式,也已經改革,加入了性別與平權等問題的討論,是否正確,見仁見智。 一個不可否認的大潮流就是:無論英國經濟如何衰退,英國仍然是全球子女送來讀書的優等教育基地。 雖然脫歐,許多寄宿學校還有德國的留學生:記住,是德國,日耳曼人以他們的斯巴達紀律教育為傲,這幾年,德國學生在英國寄宿學校,人數並無顯注減少,還有來自美國東岸富裕家庭Old
醫護人手短缺是全世界都要面對的問題,英國也不例外,每10個醫護職位就有1個空缺,急需設法紓緩醫療系統的壓力。英國首相辛偉誠最近公佈將會耗時15年的改革大計,挽留現職醫護之餘,也加強培訓新血,包括增加一倍的醫科生名額。辛偉誠形容這次計劃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地增加醫護人手,最終成果能否如他所願,目前難有定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增加學額對有意讀醫的香港學生來說,絕對是喜訊。 英國的medical school一向頗受香港學生歡迎,其中一個原因是英國專科培訓名額多。香港雖然有增加大學醫科學位,但專科培訓名額仍然有限。如果有意考取專科醫生資格,在英國受訓會比在香港容易,至少較易取得「入場券」。 事實上,今次英國的改革大計不只增加醫科學額,隨後的培訓亦有配合,例如制定新的學徒計劃(apprenticeship)。當地的培訓機會本身已比香港多,將來再加名額,吸引力自然有增無減。此外,英國政府將會展開諮詢,考慮是否把現時五年制的醫科課程縮短一年,雖然短期內未必會成事,但不妨留意進展。 現時不少英國大學的醫科資格獲香港認可,例如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帝國學院等,畢業生回流香港不必參加執業資格試,便可申請特別註冊,也是另一個吸引位。這裡要提醒大家,如果有意回流,記得先參考最新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
英國的夏天是人間最好的時節。為香港的留英學生,今年暑假回香港人數減少。這一點,多年來,我一直有保留。但香港人思鄉心切,總認為香港是世界上的首席天堂,或者蘭桂芳的啤酒比英國的Pub味道更好。 人人都知道七八月英國的鄉間鳥語花香,草綠天藍。以前香港的家長和學生只知道英國有夏令營,八九歲的小孩已經可以提早報名。 但是一個學年之中,除了暑假、聖誕新年、復活節這三個大假期,分拆成三個學期,學期的中央又有期中放假,即所謂Half Term。 學期之間的Half
香港重視「前途」亦看重「錢途」,家長對大學升學查詢,離不開「搵食科」、「未來職業」,希望將成果量化。事實上,投身社會工作與學位相關的,少之又少。「揀科」當然重要,但如何「揀啱科」,是一個重要課題。 放眼世界,全英國擁約150間高等教育學府,不論學位及學科,都比香港選擇多而且多元。單睇大學排名、學科排名,甚至選擇「熱門科門」、「最有前景行業」或專業資格,從而抉擇選修科目,始終限制學生的發展志向。我一般建議,學生應以專長、成績、個人能力及興趣作考量,以選擇適合大學及學科。 英國有很多大學,或者歷史不及其他大學悠久,故國際知名度稍遜,有一些我個人認為一直被看低。除了排名外,我會看教學及師資、國際化及設施質素等,以衡量大學的優劣。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DSE文憑試放榜,大家focus可能放在JUPAS,但最近一個月聯絡英識教育同事的學生,更多是中五生。他們有些或者在放暑假前與學校溝通過,知道自己的predictive grade未必很高,例如考DSE、IB預計只有30多分、英國A-Level預計只有兩個C一個D,成績不上不下,未至於「無書讀」,但又不夠分考入熱門或心儀學系。這批學生其實還有一條頗為吸引的出路,就是在英國讀foundation course。 Foundation Course的吸引之處,在於其收生門檻低過直接報讀相關學系的大學一年級,而學生可以透過修讀foundation,銜接原本不夠分入讀的學系。
英雄莫問出處。雖然英國的寄宿學校對於入學年齡有嚴格的要求:一旦13歲,一定要F1,16歲就要A-Level第一年;香港還有很多學生,由於數學或其他科目略有超班,還可以跳級,讀完F1,到了英國寄宿學校跳讀F3,即15歲已經可以考GCSE,媽咪滿心歡喜,嘩,去到英國寄宿學校竟然可以跳級喎,打麻雀的時候告訴其他阿太,小朋友也可以對香港的同學扮神童。 但其實只是寄宿學校審慎考慮學生的成績之後,調節他的班級。因為英國的寄宿學校很老實,認為你可以縮短一年,就是可以跳級一年,決不會貪多賺你一年學費。 這樣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你當然讀少一年中學,人生的時鐘向前撥快了一天,但是,同時也損失了英國寄宿學校一年的美好生活。 在中學的時候,我們一度會很計較,很容易自卑。因為你或會與同班的那位叫做Esther 的女生暗中拍拖,一起溫習,答應將來一齊畢業。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十年絕對是一個Generation。我出來闖天下,還差一年,就已經是一世代了。 匆忙由倫敦新開幕的辦公室回到香港,手機不斷短訊往還:倫敦的新同事很好,短期內幫我Settle了所有的Installments。 英識教育從此不負這個「英」字,變成了英港兩地教育顧問連線機構。對於香港的家長和子女,加上網絡和我本人在疫情後兩地的穿梭,提供的服務效率,一定如虎添翼。 不過對於我,卻產生了一種全球化下的幻覺:「英識」的根,始終在香港,然而隨著公司在英國的寄宿學校網絡,九年來由我完善建立,而且在香港植根了一套英國寄宿學校的文化,令香港人對英國家宿學校這個五百年的傳統英國文化產業,九年來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而是成為香港許多家長和學生生活的一部份;英港兩地在我的心裡已經融為一體,根在香港,開花結果,枝葉繁茂在英國。 看見許多寄宿學校,都有英識教育的子弟,而且書讀都很好。小朋友都告訴我:來了英國開心許多,令我出現一種幻覺:我變成了一個鐘擺〔Pendulum〕,反而好像沒有了根。
2023-08-02
愛情小說女作家通常都會被問及:你筆下寫咁多天長地久、蕩氣迴腸的愛情小說,那麼亦舒、林燕妮、瓊瑤眾位姐姐,你們自己的愛情婚姻生活又如何? 我也時時被問及這個對於二十世紀末才女言情小說作家非常敏感的問題。「你身為升學顧問,如果你有子女會怎樣選擇?」 坦白說,雖然我的子女與需要選擇學校的年齡還有一點距離,但近年開始為家人打算總算有點心得。 早年安排了表妹入讀寄宿學校,今次過來英國為外甥安排。 他們一個十一歲、一個五歲,家姐多次叫我介紹一家最適合她們的英國學校,我多次拒絕,因為我捨不得他們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