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 Education System
Boarding School Directory
Application Procedure
UK University Info
Guardianship
Pre-departure
UK vs HK System
Boarding School Ranking
2025-03-26
劍橋大學 向來重視入學試,在部份學系的收生分數當中,入學試佔比最高達到60%,因此,年多前劍橋宣佈將會停辦部分入學試,包括醫學系BMAT、工程系ENGAA、自然科學系NSAA和數學系TMUA時,教育界已經預料這所名校會引入新的考核模式。 結果正如大家所料,假如想在2025至26年度入讀劍橋的工程系、自然科學系、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學系,以及獸醫學系,必須提前應考新入學試ESAT。除了劍橋,ESAT亦適用於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部分工程學科和物理系。
英國A Level八月中放榜,今年有37.6萬名考生獲第一志願的大學學科取錄,佔參與大學聯招UCAS考生的82%,比去年增加了4%。 在放榜之前的暑假,我去了英國一趟,今次自肥睇波,雖冇拜訪學校,但同樣感受到當地學生的升學選擇多元。成績最頂尖的學生並非全部選擇讀醫、讀法律,這要歸功於當地很多行業都有不錯的就業前景。 巴黎奧運,香港人除了為運動員獲得好成績而高興,也少不免關注起運動員的待遇。相信大家都同意,除了極少數精英,香港大部分運動員、教練,以至體育記者的收入都和付出不成正比,相關大學學科亦從來不在「神科」之列。 但在英國,以我認識旳一位球隊經理人為例,未算最頂級的球隊,也付得起一千萬英鎊年薪,換算港幣即是大約一億元。可以寓興趣於工作又足夠養家,自然吸引到新人入行,運動相關學科如Sports
上月中,英國高考和UCAS相繼放榜,即使不是應屆考生,大概也能感受到clearing階段「撲學位」的緊張氣氛。我經常提醒大家留意心儀學系的收生要求,除了高考成績,部份大學要求學生應考入學試,有些大學會用來篩選誰能參與面試,有些甚至直接用入學試成績收生,或降低A-Level成績有條件取錄,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入學試的影響力。 目前英國大學沒有統一的入學試,每間大學、每個學系都有不同取向,單是數學和相關學系,已有STEP、MAT和TMUA三種入學試,應考時間、內容,以至會用作參考的大學都有不同。入學試的考核形式亦不時有改變,計劃報考的學生要留意。 例如牛津大學的數學系和電腦科學系要求考生應考Mathematics Admission Test
因工作及對教育理念的關係,先利申,我偏向亦首選英國私立學校,如各位家長朋友想探討公立學校,我們下一篇再詳細討論。今日主要想講私立學校。 早前飛英國,與英國校長們見過面、交流一下,順道了解英國家長的教育理念。他亦在工作上認識英國各種Senior School、中學校長或招生官,每年都幫助過不少學生考到理想的中學,最重要是,他又會如何為自己的小朋友揀學校? 校長亦坦言,英國只有約7%的人口有能力有資源就讀私立學校,故私立學校不論資源上、師資上優良絕對優質,亦有條件做到小班教學。 不過「好」及「極好」也好,並不是每一間都適合,尤其是香港讀書以目標為本,大部分家長Target的名牌學校,大多以學術成績行先,學術以外範圍亦不一定出眾。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不論DSE、A-Level或是大學Jupas、UCAS選科,均是學生讀書生涯中兩大重要關口。不少對理科有興趣的學生,自幼立志從醫,大學選科想讀醫科、牙醫,不過收生門檻高、競爭大,亦不是每個學生都可如願以償的。有些學生會轉航道,選擇入學要求稍低的熱門健康科學學系,如物理治療、生物醫學、職業治療等等。 但事實上,香港政府逐步設新途徑引入不同的醫療專業,根據醫衛局於6月公佈的「醫療人力推算2023」,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職位分別於2029和2030年後沒有短缺,換句話說,5至6年後,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將有機會過剩,我建議學生可從其他職位需求入手。隨着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英國逐年增加對脊醫的需求,有興趣的學生不妨留意「脊骨神經醫學」這學科。 脊醫,與西醫、中醫不同,亦有別於坊間的脊椎矯正、手療學,主張以手法或器材來矯正人體的肌肉骨骼系統,特別是脊椎位置,以改善健康問題。脊骨神經醫學為源於美國的替代療法,坊間常誤以為即與「正骨」、「中醫推拿」或「鐵打」相同,而其實英國的British Chiropractic Association (BCA)
做英國升學顧問,經常用到「離鄉別井」四字,形容小朋友年紀細細就要單拖遠赴英國留學 ,有時想深一層,這四字睇落難免有點傷感,以致留學搞得好像慘事一樣。 當年年幼,初到英國留學時,我真的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好慘:父母家姐不在身邊、朋友同學仔個個變晒金髮碧眼講英文,連一向嫌我百厭懶得理我的老師,在英國都竟然變做成日微笑、細細聲逐題功課教我做,很不習慣。不過,這種慘持續得不算太耐,大概一兩個月左右,因為更慘的在後頭。 最慘莫過於老師「罰」我和幾個同學鬥快執樹葉,清理運動場。可能被人「罰」得多,執樹葉的慘漸漸蓋過了離鄉別井的慘,之後越執越多,竟然不再覺得難受。現在回想起來,相當佩服當年自己竟然執得完,同時開始get到被「罰」執樹葉的用意——其實只是想幫我放電。 一兩個月的慘,真的算慘嗎?真的咁慘,會有那麼多家長只要負擔得起,都考慮把仔女送到英國留學嗎?我想起一樣經歷過離鄉別井去英國的Eason,有首名曲叫《苦瓜》。
「Samuel,讀埋今個學期,我仔/女話要一定轉校!」除搵學校、問Ranking,近排最多家長朋友查詢,為 轉校 問題。 不少英國學生有意於學生GCSE後轉入預科書院讀Sixth Form,這情況不論公校或私校都很常見。一來為了「衝成績」考頂尖大學,減省課外活動力谷讀書;亦聽聞部分家長希望子女於升大學前,能夠於預科書院感受一下相對「自由度高」的學習環境;亦有家長覺得現役學校師資、配套或行政安排未夠完善,以致子女未能完全發光發亮。
報讀頂尖的牛津或劍橋,相信為很多尖子精英的夢想之一。坊間眾說紛紜,「如何考入牛津」、「劍橋最刁鑽面試題」比比皆是。事實上,牛津及劍橋均奉行「書院制」,與其說如何考入牛津或劍橋,不如目標更精準,如何考入牛津大學/劍橋大學「 書院 」。 以牛津大學為例,有多達39個書院負責大學生的錄取和教學,每年接獲多達20,000個申請,每個申請者都需經其中一個學院(College)考慮(醫學院則需要兩個),即書院有「話事權」,故「書院」的招生過程為學生「能否入圍面試」極其重要的因素之一。 學生於UCAS遞交申請時,同時可選擇心儀的College,每間書院收生偏好原來都有不同。當面對39間各有特色的書院時,如何「揀啱」書院,一擊即中?建議學生,要留意學院的申請統計數據,因有有些學院規模較大、標準更高,比其他學院可招生更多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