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爸媽】英國大學人文學科塔尖:哲學、政治與經濟學( PPE )

UK University

要數英國大學最具聲望的科目,醫學與法律自然榜上有名,但若要說哪一門課程最能培養未來的領袖與思想家,非哲學、政治與經濟學(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PPE )莫屬。

這課程自1920年代誕生於牛津大學,已有逾百年歷史。它不僅代表英國高等教育的深度與廣度,更是一條通往政壇、學術界與媒體界的黃金路徑。英國前首相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緬甸民主象徵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甚至年僅17歲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都是PPE校友。這些名字背後,見證着一個課程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

PPE的核心價值在於打破傳統學科的界線,以跨學科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與分析能力。哲學提供邏輯與倫理的訓練,政治學分析權力與制度的運作,而經濟學則處理資源分配與數據解讀。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能從多角度審視世界,也為他們未來走向公共政策、國際關係、企業決策等領域打下堅實基礎。

然而,想考入PPE的路絕不平坦。牛津大學每年收到數千份申請,PPE錄取率僅約12%。申請人通常需要在A-Level考試中拿到至少三個A,或在IB中獲得39分以上的成績——這還只是入門標準。真正的分水嶺,是被稱為「地獄級」的Thinking Skills Assessment(TSA)入學測驗。

TSA分為兩部分,第二部分寫作考核,考驗考生的邏輯推理與批判性思維。考生需在30分鐘內,從三或四條問題中選擇一題進行論述。題目往往涉及社會倫理、科技應用與身份認同等敏感議題,例如:「應否讓兒童為氣候行動罷課?」、「應否限制臉部識別技術的使用?」或「一個人能否選擇改變自己的種族?」等等。

這類問題無法以標準答案應對,反而更重視論證的深度與思維的清晰。牛津的招生官期望看到的是觀點如何建立、如何應對反方論據,如何有條理地傳達給讀者。在這場寫作考核中,語言的精準與論點的結構,遠比華麗用字來得重要。

問過好朋友前牛津招生官、任教PPE的Calvin,香港學生可能覺得面試更具挑戰,除了語言障礙,同時也有文化因素影響。學生未必習慣公開討論一些敏感的話題,例如同性婚姻、社會議題,但相反在英國教育,學生可以毫不尷尬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而牛津PPE生Julian則指,他自預科起已不停大量閱讀,包括國際新聞、時事評論及人文科書籍,不停練習歷屆TSA題目、多練習討論,從而令自己有獨立思考能力,可以自信地表達自己觀點。

若你對社會議題充滿熱情,對邏輯與討論感到興奮,那麼PPE或許正是你值得留意的起點。而每一段旅程,都需要第一步。若你也計劃挑戰PPE,不妨從了解TSA開始,培養寫作與論證能力,讓自己在未來的申請中脫穎而出。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