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數字人生

UK chitchat

article-no406

「憑號碼來認識 你的IQ 你的身家 你的體魄 你的一切 人與數字有許多怪事 看看計數機裡幽禁幾多人質」

 

「又唔合格?都叫咗你唔好打咁多機!」嘩,好可怕,即使你是80後90後00後,都應該有聽過這句有如緊箍咒的說話,好痛呀師父!

 

由細到大,我們都被數字圍繞著,細個默書考試要高分,出來工作人工要高,搞公司創業也要營利高。數字,尤其在香港,擔當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是我們太懶惰而用來量度所有事物的單一指標。

 

點解?因為數字夠簡單。成績好等於好學生,人工高等於叻仔,這種排除所有variables而得出的直線結論實在太好用,快嘛,又唔使用腦。

 

夠快夠簡單,弊病就是因為太快,唔夠準。相信大家都會聽過一些說話,從公開試成績不好的學生說出:「我攞唔到5**唔係因為我唔叻,係因為我唔識考試姐!」火遮眼的父母親本來已經對藉口聽不入耳,這種「賴皮」的說話換來的只會是鬧多幾錢重。

 

不過我又信喎。公司有一位同事,在香港讀書,會考18分,A-Level成績差,沒有A沒有B,沒有大學收要升asso,最後一鋪鯉魚翻身,升到大學之餘,GPA還過3爆4,拿著Dean’s List名銜畢業。

 

當然啦,他不是讀Oxbridge不是哈佛史丹福,你總有原因覺得他不濟,但至少証實了,在兩種不同數字的平台上比較,這個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公開試成績差可以有很多原因,不能直接就說學生唔叻;反過來說,一個人是立體的,他不懂考試,但在大學的project-based assignments上能表現傑出的presentation skills、interpersonal skills和leadership的才能:全都是公開試不會考的。

 

重點就在於「立體」二字。人是立體的,也不是每方面都能量化,用數字去量度。對知識的了解和技術層面上的高低是hard skills,能用數字量度;但人際關係、公關技考、溝通能力之類的soft skills,則不是由冷冰冰的數字就可以解讀的。

 

如果你是父母,就更加要向子女灌輸立體的人生觀,主張發掘自我長處和興趣。「求學不是求分數」,那要求甚麼呢?從來沒有人說過。只知道要拿開孫悟空的緊箍咒而沒有給他筋斗雲,齊天大聖仍然是飛不起的。

 

「煩惱一生 全為數字 圓滿的掌握問誰可以?」

圖:nanzao.com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