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哪一天我們再飛?英國留學生集體回憶錄

UK chitchat

article-no454

現已踏入我離開英國的第五個年頭。每次回去,百感交雜。這次,我與一群放完期中假的學生一起回去。良久沒回英國,有種思鄉之感。我身旁坐著一位從沒留學英國的朋友,對談中,我發現許多事只有在英國留學過的學生才會明白。
 

永遠超重的行李

無論你購買學生票、經濟艙,或是有Marco Polo,Asia Miles之類的優惠,你的行李箱總是超重。即使你已盡可能有條理地把東西塞進行李箱,並將大部分的衣物放下,但似乎沒甚幫助。

 
作為香港學生,早已知道去英國學校要帶甚麼行李。必須包括即食麵(大量),罐頭食物,零食和雜誌(你會驚訝演藝圈最新消息和八卦新聞對你的重要性)。其實帶甚麼的準則很簡單,所有能夠解決苦悶和飢餓的物品。
 

上述的東西以外,我亦見過同學們像搬運一個市集去英國,當中包括電飯煲,暖器,風扇,麻將,麻將桌,甚至椅子!
 

機場Last Supper

無論你在到達機場前吃了多少東西,啓航前你幾乎都會直奔翠華,太興或美心,看你是哪年代的人。我永遠都會在這些餐廳吃到飽為止,因為我知道這一別後,與這些美味佳餚就有天涯海角之隔了。

 
英國食物-炸魚薯條、香腸、薯蓉和焗豆。英國人沒有令人食指大動的烹飪,中國外賣店也沒甚麽值得留意,事實上,不少食物都遠低於標準水平。我還是建議你不要嘗試一些過於有創意的食品,最好還是食炒飯或炒麵吧。但前提是你的學校附近要有中國餐廳,否則,你唯一的選擇就是品質參差的卡巴而已。

 
而現在,我經常憶起Cathay Pacific的飛機餐,特別是往返歐亞航班的杯麵,天堂般的美味。

 

揀報紙

放假後乘飛機回英國就像是坐校車(國際性的),機上你難以看到學生以外的乘客,這種需求量將機票價格推破天際。

 
當登上飛機後, 報紙選擇琳琅滿目,從英國的雙面印刷報紙到香港的地區小報都有。而我的同學幾乎只有兩個選擇:金融時報和星島日報。這個現象主要因為Gresham’s School的男生很少會碰見中國或香港的女生,所以有機會時就扮成文藝青年,別人眼見小伙子們拿著金融時報,別具修養。至於香港的小報,總有一些扣人心弦曲折離奇的故事。

                                                                                                                                                                                              

機場天生購物狂

之前提到你需要注意行李的重量限制,不然就要額外付費。就算你清楚了解40公斤行理是你的極限,你還是會在機場買買買,最後再次超重。然而我能理解這種心態,特別是住在偏遠寄宿學校的學生,想要在香港多買各式各樣的食物也是無可厚非。

匯率也是機場購物的一個原因。我們需要比較在兩地,相同零用錢能買到的東西。在英國,20磅眨眼間就會花光,一塊Mars Bar的巧克力塊就大概需要2英鎊(約24港元)的價錢。

英國人長久以來習慣了巨型的巧克力塊,然而,我們比較喜歡有家鄉特色的零食,花費巨款買零食還是可以理解。

希斯路騷亂

有些人會認為著陸後就不會發生什麽奇怪的事情,但在入境關口排長龍後,希斯路機場還會有驚喜給國際學生。叛逆期的我或許有較奇特的衣裝被關員截停不難理解,但有趣的是,我發現海外生經常被關官叫停。學生通常在清晨到埗,過百名黑髮少年正席時差等著過關,對關員來說不是有趣的一天。

 
海關官員會盡可能地弄亂你的行李,如前面所述,我們會竭盡全力把所有東西擠進手提箱裡,不放過一分一毫的空間。海關會搞亂我和兩個姐姐花上兩小時來整理的行李,之後我還要用30分鐘來收拾殘局,整個過程感覺像不眠不休了一個多月。更重要的是,有時候帶一些特別食物進英國可能會惹來麻煩。我曾花了30分鐘試圖解釋什麼是“乾搖柱”。

 
而當我們終於到達接機大堂時,發現這裏頓變成唐人街,許多華人學生在等各自的學校來接他們。不幸的是,我們並不是唯一的國際生,所以不得不等待德國和俄羅斯等其他國際生到齊後才出發-代表著我們又要在這希斯路迷宮多走數小時 。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