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尚未成家,不過在升學中心,常見到緊張大師的家長,他們不是怪獸家長,愛兒女之心可昭日月,只是對子女的前途非常著緊,覺得學業路上一步也不能錯,否則會有滿盤皆落索的恐怖下場。
前史丹福大學一年級生的校監Julie Lythcott-Haims發表了一次名為〈如何在沒有過度呵護下栽培成功子女〉的演講,我覺得擊中許多時下家長的要害。她指出,家長牛咁眼盯著子女成長的每一步,步步為兒女鋪路,路路為他們設保護網,營造的是一個checklist童年。這些孩子的成長,便是把父母為他們訂下checklist上的每一項完成:入對的學校、揀對的科、考對的分數、參加對的活動、交對的朋友……這就是走了對的路,這才謂之成功。Lythcott-Haims認為,這樣的童年不但沒有玩樂探索的空間,家長每件事都捉著孩子的手去做,這種過度協助,過度保護兼過度督導,只會剝削下一代建立自信自足的機會,沒有相信自己的能力。
自己作反自己受
Lythcott-Haims講得好,自足是建立在明白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即是「食得鹹魚便要抵得渴」。偏偏許多家長一早為孩子戴晒重型頭盔,放在溫室裏呵護,變相子女便沒有從錯誤中學習的經驗,他們的自足能力便不能健康地建立起來。
因此,個人經驗令我覺得寄宿學校真是人生很好的鍛煉,那裏沒有父母24小時密不透風地保護你,卻又有一個安全兼有秩序的環境,容許你犯錯,並學習承受犯錯的結果。小弟兒時頑劣,試過在宿舍偷偷飲酒,東窗事發後被罰掃樹葉三日,「自己作反自己受」的教訓刻骨銘心,從此學會想行差踏錯前先三思,漸漸也信任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這一課我是畢生受用的,也深深體會,假如我年少時只走對的路,沒犯過錯,如此一個重要的學習機會便會錯過。
smschan1@gmail.com
www.facebook.com/ukchitchat
圖片:st-richards.org.uk
原文刊載於信報《銘想英國》專欄: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culture/article/143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