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 改革來得太遲?新的困局?(上) (中文版)

UK chitchat

article-no463

(一) 改革的曲折
 

九十年代後期,A-level被認為流於規範及缺乏選擇,英國政客為此搞盡腦汁,希望就A-level改革尋找出路。最終,「課程2000」於2000年9月誕生,讓中六學生在首年預科生涯,接觸更廣闊的學科範疇,毋需一開始就選定未來兩年要應付的三個A-level科目。改革亦引入了AS-level,學生可以在首年選修多個學科,考取與A-level有所不同的資格。時至今天,甚至未來幾年,中六學生仍要面對A-level地位歷盡考驗的挑戰。一直以來,A-level資格都是學界及僱主信赖的標準,我們是否應該改變此行之有效的制度?
 

教育部要合拼A-level及AS-level成績而得出一個總分,課程要壓縮成兩年六個學習模組,學生在中六及中七(或稱預科第一及第二年) 都要參加公開試。當人人說選擇是生命的趣味,那學生有選擇嗎?工黨政府提議學生在中七選定三科之前,修讀四至五個AS-level科目,涵蓋文、理、人文、語言,四大科目範疇。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如何?我還清晰記得當年的模組系統。由GCSE課程過渡至A-level已並非易事,加上中六學生要在三個月課程後參加AS-level考試,簡直難上加難。海外學生還要適應課程要求的「批判思考」。三個月的學習時間實在太短。結果,我在AS-level經濟科只考得中等成績。本來是我最喜愛的科目,但信心彷彿被這扭曲的考試制度打敗了。
 

有說學生不斷重考、不斷重交習作以爭取高分,導致「成績膨脹」。我也是當事人之一,重考讓我取得近滿分及A級成績 (想當年是還未引入A*的時代),但我會說好成績是努力的成果。學生習慣了這種第二機會的模式,未必能在大學教育或工作時把握機會,全力以赴。或許預科學生應該在兩年的學習累積知識及經驗,畢業前完成一項較大型的習作;而不是在三個月課後進入試場考試。

 

為何要改造AS-level 和 A-level?

本文提出了A-level 改革的一些歷史原因。總括而言,師生都因為太多重考及每年三個學習模組 (大部分科目已於2008減少至兩個) 而疲於奔命,直接導致教育部必須要回應改善這現象。最後,我一定要指出,AS-level及預科第二年課程內容的不連貫。模組間的內容設計難於銜接,學生就算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科知識仍然不夠全面及零碎,這是我學純數的經驗。如果師生可用兩年時間去發掘、學習課程,教學效能會更加理想。

Samuel Chan
譯著: Kennes Tong

資料來源:《英文虎報》

如要了解更多英國升學資訊,請致電31840152 聯絡Samuel (英識教育創辦人,升學顧問)。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