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有得揀,你至係老闆

UK chitchat

article-no400

同香港人講「行行出狀元」,有人話難聽過粗口。香港產業單一化,由上而下影響香港。金融、地產、銷售成為非專業人士的主流行業,慢慢影響大學生選科決定,再向下推影響中學生選文科定理科,情況一路年輕化。

 

而大學有所謂「乞食科」,形容一些比較冷門,在職場職位較少和難以發達的科目。數幾個:語言學、文化研究、宗教研究、考古之類。No offense,這些科目純粹在香港難有耀目的發展。由於父母通常比較關心孩子的前途,都希望他們能夠讀到專科,醫科法律會計工程等等,不是專科都最好是熱門,BBA、市場學、教育之類。

 

問題是,產業單一化令香港慢慢轉變成單元社會,經不起結構性轉形的衝擊,競爭力間接減低。同時,學生只追隨搵到食的原則讀書,學習求道理的初衷扭曲,亦漸漸令學生變成倒模一樣,失去個人特色。整天說要考好成績搵份好工,學校卻鮮有真真正正的職業輔導課和就業講座,問到不少學生未來想做甚麼,15,16歲了,還是一句:唔知喎,未諗。

 

恰眼瞓未?這個問題確不是第一天發生,卻講到口水乾都未有解決辦法。先看一下其他地方,the place I know best:英國。

 

由中學甚至Prep School開始,英國就開始為學生equip for work。所以英國是一個不以成績為第一的地方,更著重培養學生的多方面技能,讓他們自己發展出興趣和技能,並為未來的職業做好準備。

 

「又講全人發展?好悶呀!」No, 今次唔關事。別於all-rounded的概念,英國的多元教育亦主張培養學生對於事業的理解。一些學校在大約Year 9 (13,14歲)開始就有career workshop/ tutor groups,評估學生不同方面的才能,例如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合作、行動力等等,再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職業建議。13,14歲未必好清楚自己在做甚麼,但提早接收這種職業的概念總比起香港學生畢業後像被流放大海中心迷迷茫茫更好。

 

選科方面,學生選擇都非常多。雖然不同科目受歡迎程度總會有異,但至少未會乞食,而根據我同事的形容:「we were spoiled for amazing choices」讀Design Technology會學砌賽車,修橋補路;Home Technology會學營養學,meal planning等等;甚至可以自選外語,French German之類,並不是香港學生口中的「hea科」、呃分科之類。

 

再回來半個地球外的香港。家長、學校和社會都充斥著一種要學生搵大錢的聲音,卻沒有適當的職業輔導和多元化的選科空間讓學生發展自我。有得揀,學生就能做老闆,不是說在學習路上做老闆讀有興趣的科目,而是以此為基礎,選定自己的職業路,做自己人生的老闆。

圖片:F production-Chan Chun Fai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