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夷之長

UK chitchat

article-no362
因緣際會,認識了任教中大歷史的Professor Mike。當然是假名,各位不必google。那天跟他吃過一頓飯,彷彿在歷史洪流中遊走了一趟,明白了一些事,也多了一些問題。
 
那忙碌的週六晚,在Keyaki暗暗的燈光底下,點了一枝嘉美心,吃著串燒飲著酒,和Professor Mike暢談起來。家事國事天下事,當真事事關心。
 
幾杯落肚,稍有醉意,話題開始跳脫。
 
「Professor Mike,如何從歷史角度看今天香港教育?」我喜歡向高人挑機,通常他們有獨特一套看世界的方法。
 
Professor Mike想了想,豪氣乾了那一小杯清酒,像醉酒佬。
 
「Samuel,你九歲就去英國,唔知有無聽過洋務運動?」有。少少啦,最記得一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好有道理但聽落有少少un耳。
 
「當今教育面對洋務運動同樣問題。」再乾一杯,看來是千杯不醉。「當年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洋務三子』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提出中國要富強,就要學習西洋鬼子的船堅炮利。結果中國引進外國工業生產無式,改革軍隊,廣開衙門,希望追趕列強國力。」
 
然後呢?
 
「然後一樣搞唔掂,輸哂。」
 
點解呢?
 
Mike sir又乾一杯。「我用例子答你。有無聽過明治維新?」都有,不過比洋務運動更加唔熟。「其實同洋務運動差不多,都是全國性改革,學習西洋工業、教育、軍事等,尤其德國,你知佢地幾friend啦。」然後結果呢?「結果,雖然仍然有財閥政治、土地兼併等問題,但一場甲午戰爭,大概見到真章。」噢,呢個我知。中國慘敗於日本,還被逼簽訂《馬關條約》。
 
咁關教育咩事?耍我太極?
 
「一個成功一個失敗,我看的道理好簡單。心態決定成敗。洋務派雖然引入外國人辦企業、又開呢個局嗰個局,希望學足別國長處加以發揮,但問題就是你覺得un耳那一句『師夷之長』。中國由頭到尾,都只希望學到別國技能,是冷冰冰的『硬實力』,學完就想踢人走。一個『夷』字,知道中國人對西洋鬼子沒多少respect。」
 
「而日本呢?自黑船事件之後,自知實力遠不足外國人,寧可放下尊嚴,都要自強實力。請來外國人幫手不特止,再借外國人培訓本地人才,不能下下輸入外勞,更要本土自強。」
 
「香港教育問題同樣。回歸前沿用英國式教育制度,但回歸十幾年了,要變的都開始變。當家長和社會提出有問題時,教育制度就開始宏調微調,例如334學制,例如請外籍老師教英文Oral。但香港教育核心仍然處於背誦、考試、分數,放不下尊嚴和既定的思想,改革就好難。」
 
嘩,你好野,講咁耐原來借古諷今。
 
「學歷史的意義在於舉一反三。洋務運動可以反映今天的改革,未必一定是教育,可以是社會福利改革,政治改革等等。學習的意義亦在於能否從觀察中汲取教訓,借別人警剔自己。所以好多政治家,leaders,都讀歷史出身。」
 
此刻,眼前呢位半醉的鬼佬,清醒過你、我同好多香港人。係呀,Professor Mike是徹頭徹尾的美國佬,師夷之長,舉一反三,原來咁解。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