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爸媽】女強人媽媽Christina Gaw:這四點要從小做起

Parent-child

article-no640

社會競爭有多激烈相信爸媽們心中有數,如何裝備孩子立足未來世界?除了聽校長們意見,企業領袖也是明燈之一。剛入選福布斯新銳女性25位之一的基匯資本執行合夥人吳燕安(Christina Gaw),洞悉職場需求。作為4名孩子的媽媽,在教養方面亦有獨到心得,大女兒今年便獲頒聯合國傑出青少年代表殊榮。也許她的經驗能為媽媽們帶來啟發。

身教永遠行先  

Christina本身的經歷已是一部港人奮鬥史。父親是已故建生實業創辦人吳仲燦,出身名門,但她卻沒有一絲怠懶驕矜之氣,在港讀傳統學校至初中,後轉往美國升學,回港後投身投資銀行也是由低做起,憑勤奮聰敏,一步一步,30出頭便做到董事總經理之位。自古成功非僥倖,她的勤力專注除了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也是她對子女的身教。

「我認為做人做事,心態很重要。工作時就要專心專注,這樣才有效率。在公司我不會想屋企事,不會玩政治,如非工作需要不會去happy hour。亦不會無時無刻看cctv 監控菲傭,更不會因為別人未走而特別留在公司,我重視的是生產力。」

Christina 是一個很勤力有計劃有紀律的人,所以她亦這樣要求子女。「我兒子試過11點多仍然不肯起牀,上課遲到,我不喜歡,會出聲,因無紀律。至於待人則要真誠,幫到人要幫,交朋友要無界限,這些都是長久做人重要原素。」

Christina非常熱心教育公益,投資或做義工都跟教育有關,笑言如有機會也想嘗試教書。

 

子女重要時刻一定出現

父母太叻及要求高對不少孩子來說是一種壓力,也易做成親子間的隔閡,不過日理萬機的Christina在這方面卻拿捏得宜。「我很重視家庭,周末一定是同屋企人度過,跟孩子們食飯不會開電視不會開電話,而是跟他們交流;他們每個重要時刻我一定出現,如周末會看他們打球。

每個星期日則叫埋其他家族成員食飯聚會,有四、五十人,還不斷增長,這是由婆婆媽媽一路傳下來的習慣。所以身教不單單是靠父母,還有extended family如舅公叔叔等,他們都是成功人士,是孩子們的好榜樣。

Christina 認為小朋友性格有七成是天生,三成是後天培育,例如資源一樣,但她的四個子女卻好唔同,「大女獨立性主導性強,做嘢想回饋社會,造福人群,個心好大; 二仔比較靜,思想型,會觀察,少出聲,但適當時會用番出來;三仔好有創意,好主觀,可能在現今社會無問題;細女好甜,比較乖和聽話……」性格雖各異,但一家人的關係卻非常密切。

 

 一定要有嘢叻過人

「我相信每個小朋友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就算攝影都得,未必一定要讀書叻,只要有嘢比人好,就會有正面的態度,自然會努力,會有自信。所以孩子們細時有能力就讓他們學東西,發掘興趣及專長。」

Chrisina 說大女兒小時候讀書平平,但是游泳不錯,每個星期都練水,頗艱苦的,但這種堅持,卻對她日後在英國升學起了正面作用。「她把學游水時那份鬥心及毅力,運用在讀書上,這對她整個性格塑造有關鍵性影響。」

同時,要相信孩子,「只要他們肯做,要給他們信心鼓勵,不要表示懷疑,否則孩子們不會勇往直前。」

Christina 眼中,大女兒Trinity很有善心,亦很有領導才能。圖為Trinity跟英識教育創辦人Samuel Chan合照。

 

怎樣引導孩子思考很重要

近年很多家長都將孩子成績以學制做秤,質疑DSE成效,轉而追捧IB,甚至認為外國月亮特別圓,紛紛送子女去英國留學。Christina 其中三名子女也在英國讀書,不過她指出每個人考量都不同,孩子學有所成與否,不關乎學制,而是在於怎樣教。

「同一件事,用不同角度,怎樣令孩子思考,引發他們發揮創意才重要。而在職場,創意很重要,每一行都看重,有創意才可以不斷向前。配合做事主動、對工作有熱誠、毅力及國際視野,將來才能有競爭力。」

曾在香港及美國讀書的Christina,體會到香港傳統觀念對創意及獨立性培養的桎梏,亦同時明白美國太自由放任的氛圍會令孩子們難於拿捏,於是徵得孩子們意願下,把他們送去英國讀寄宿學校。「英國有傳統的價值觀及大框,但內裏卻給予空間讓孩子們學會獨立學會思考。」

培養小朋友的決心、毅力必須由細個開始,Christina:「要對小朋友有要求,由細個開始下苦功,因為社會競爭太大。否則到長大後才開始發力可能無從入手。」

 

孩子留英學獨立4大堅持

送孩子去英國升學,不到一個學期,Christina 已看到孩子們的轉變,「待人接物很明顯成熟了,由於宿舍不像家裏般舒適,會更愛家,珍惜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親子關係反而比在香港時更親密。」子女入讀的都是英國名校,但Christina 指排名高不一定代表好,她認為校風很重要,好的Peer group影響深遠。選校時她有4大堅持:

1.初中去較適合

在香港讀傳統學校至初中的Christina着重尊師重道、禮貎等中國傳統價值觀,所以要孩子們在小學讀中文學中國文化,但踏入青春期,孩子們開始有自己的主意,容易跟父母發生衝突,香港的客觀環境及教育制度亦對發展孩子的想像力有限制,所以Christina認為在孩子踏入青春期初出國會較適合,亦可減低親子衝突。

2.必選純男/純女校

Christina 大女兒讀Cheltenham Ladies College (CLC),兩名兒子則讀Harrow,堅持不讓孩子們於青春期讀男女校。

「青春期很自然想有男女關係,但是會令人分心,如果未夠成熟去處理,最終會影響學習。另外,女孩和男孩的發育及能力長處各異,教法應該不同,如果放在一起用同一個方法教,會埋沒孩子的潛能。」

3.看校長視野

隔山買牛是件冒險的事,除了聽取升學專家意見及排名外,Christina 指校長也是考慮之列。「校長對未來10年學校發展的眼光好重要,我子女入讀的這兩間,有國際視野,如CLC有IB及A level 可以選擇;Harrow同樣有很多另類科目讓學生去選,如有天文學,我個仔好鍾意星星。有選擇很重要,有助學生的生涯規劃及擴闊視野。」

4.尊重孩子感受

CLC 及Harrow都是英國排名數一數二的學校,不過Christina 直言除了排名,口碑、舊生群隊、不同年代的校友能力品德都會留意。「比我年輕的、比我年長的、他們做事對人怎樣?有幾認真?你是否想孩子將來也是這樣?」

父母喜歡,也不能忽視孩子感受。Christina說一定要帶孩子去實地感受。「我們要尊重孩子,他們不喜歡不要逼,如我么女不喜歡不適合去英國升學大可不必去。選了學校,帶小朋友去一次,讓他感受吓,好似我個仔看了幾間學校,最鍾意Harrow,他有份選一定會俾心機讀。」

 

撰文:黃淑君

攝影:米俊樺

原文:http://www.ohpama.com/304566/24parent/%E5%9F%B9%E8%82%B2%E6%9C%AA%E4%BE%86%E5%B0%96%E5%AD%90-%E5%A5%B3%E5%BC%B7%E4%BA%BA%E5%AA%BD%E5%AA%BDchristina-gaw%EF%BC%9A%E9%80%99%E5%9B%9B%E9%BB%9E%E8%A6%81%E5%BE%9E%E5%B0%8F/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