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乜都唔識,乜都要學

UK chitchat

article-no340
話說初初開始英國升學事業,創辦英識教育時,我只是一個經濟學畢業生,和半桶水的「Law友」。創業的三年來,最大的得著和讀boarding school一樣,就是「乜都唔識,乜都要學」。
 
 
去英國之前,明明一心覺得讀英、數、常,仲要少個中文科,easy啦!誰知一到埗開始上堂,實際情況是far 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
 
 
例如,要學打rugby、學做戲劇、學public speech、學騎馬、學debate,這些都是你日後未必常用的技能,但通通都要學識。細個成日諗,反正長大後都用唔著,學來做乜?

英國學校的檻球運動 (圖片:borongaja.com)
 
 
意義有二:
 
一,書到用時方恨少。一句老說話說出真理。你永遠不知道有一天會被邀請去講public speech,或者生意上需要陪客騎馬應酬。就算跟女朋友鬧交,學過debating的原則和如何擊破論點,你都叻啲啦。
 
 
二,學到的比表面看到的深層次。例如打Rugby表面上是做運動強身健體,實際上也學會團隊精神和反應;學辯論表面上學資料搜集和辯才、技巧,實際上也訓練臨場批判思考和邏輯理路。
 
 
套用在今天創業的路,也有相似的例子。起初要做好公司的形象和corporate materials,卡片、信紙、leaflets等,我慶幸當初在學校有學過電腦和Arts,令我對住AI和Photoshop等軟件都未至於頭暈身慶……而在製作過程中訓練到邏輯思維,因為面對著那些layers、顏色圖層、使用過的effect等,邏輯稍為不清晰都一定出事。
 

有時候要和學校、partners傾生意,少一點辯論技巧都不行。讀過書的你都知道,有時候schoolmasters 或者校監,尤其是英國人,對於你的一字一句都可以好敏感好大反應……那時候,就好慶幸自己有學過辯論和public speech。
 
 
這種講法,豈非justify了家長們日夜push孩子上興趣班的扭曲的社會現象?不同也,不同也。我所提倡的,是在技術層面以外再學習一些soft skills。光是上興趣班學藝是純粹hard skills。所以要活用「乜都唔識,乜都要學」的原則,使學習效果multiply,學足球同時學team spirit;學空手道同時學反應。要有這種multiplier,才學得其所學得聰明。而這種原則,也是我在英識教育四年來,besides all happiness and friends的最大得著。
 

圖片:uwe.ac.uk

文章作者為英識教育Britannia StudyLink 創辦人陳思銘Samuel Chan。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